大学科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三跨考研什么意思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十大常识解读?
1.考研高校选择:A.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最容易成功
B.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最难成功
C.一本二跨(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最为理想
D.二本一跨(本地、本专业、跨学校)最能成功
E.二本一跨(本地、本学校、跨专业)好成功。
特别说明:A、B两种选择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种选择是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
2.院校及专业选择
(1)该院校是985还是211
(2)该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几位
(3)近五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
(4)近三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
(5)近四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有售与否
(6)近六年该校本专业开办考前辅导班与否
(7)近五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
(8)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找到一位相当的硬关系
……
3.考研科目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政治、
英语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
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4.考研分数(总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
专业课:150分
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5.试卷结构: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
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
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
【考数一的专业】其中工学类中的力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
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
海洋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而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工程、林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料与
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
工商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6.报名及考试时间(具体以网站公布为准)
(1)网上咨询:9月12日-9月14日(可同时报考多个院校,但一定要记住报考号)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
(2)预报名:9月25&mdash9月30日(应届本科生)
(3)正式报名:10月10日&mdash10月31日每天9:00&mdash32:00
(4)现场确认:11月10日&mdash11月14日考生到指定地点交费并照相
7.研究生考试时间:每科3个小时
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
下午英语(2:00-5:00)
第二天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
下午专业课(2:00-5:00)
8.考试成绩公布时间:每年3月份
(1)复试一般在4-5月
(2)复试在考研中的权重是30%~50%
(3)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4)笔试分为英语的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
(5)面试分为英语口语和专业课面试
9.有关专硕vs学硕:
简单而说:
区别在于
学制不同:学硕大多3年,专硕都是2年。(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专硕: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
学硕: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
所以,大家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如果只是为找工作,是否要选择专硕以
保险起见?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很重要,这3年会彻底改变自己人生的路线,别拿人生开玩笑,开多了会遭报应的骚年啊--
10.关于考研人数及考研难度等(难道人少你才敢考研?)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
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下,172w的水分有多大呢,帮大家估算下,这个的统计数据是在缴费前单纯的报名人数,也就是有很多人在决定考那个大学前,会报名1-3个不等个大学,也就是报名1-3次,最后缴费是只缴1个,很多人也是在缴费时放弃了,缴费金额不同省份不同,江苏省是120元,这样的话,实际真正缴费上考场的人数最多约为150w,加上根据在考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考场会有1/5人缺席,那么大约是在120-130w之间,而其中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也就是说,实际的竞争对手能有100w左右吧。
首先我们要做决定的事情就是要不要考研,我们要明确的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为了那三年的学生生涯,还是追求学术?抱着不同的目的考研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我是亲眼看到为了荣誉而战的人的那种让人佩服的执着,如果自己的执念不是太深,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太多,我身边的人从3月最开始一起奋斗的人,能站到最后的真的不到一半。
如果你确定你要读研,是为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会为了自己提供一个很棒的动力,不至于动摇,不至于迷茫,所以在考研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研究生不代表着就比工作,出国等等路线更好,在这样的未来的三年里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自己要计算好。读研还是工作好,这种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想要的未来来决定。
总之请按自己的个人情况计算以下因素
读研成本=(研究生学费+年人均消费+本科生年工资)×3获得情况=年实习工资x1+国家补贴x3+知识获得+硕士学历
考研成本(以学长情况来计算)=3月实习工资+奖学金+租房房租+资料费+补习班=9000&(1-2次实习经历)+(4-6门技能)+(3-10项奖项)获得情况=毅力锻炼+缜密的逻辑能力+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一门实用性专业的框架搭建+基础哲学体系
总之这里的总成本就是考研成本+研成本,大家估算下,要是机会成本飙到了几乎等价的程度而难以抉择的话~就扔硬币定人生吧~
Ps.有关缓冲就业压力:
首先如果只是以本科时的状态来读研的话真的价值不大,毕竟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研究生没有一定的真材实干的话价值不大的,不过按照经济周期来看,从2015年读研到2018年毕业的话,在毕业时国内的经济情况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三跨考研什么意思
三跨考研这一概念涵盖了跨学校、跨地区与跨专业的三个维度。其中,跨专业的含义较为直观,即选择与本科所学专业截然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跨地区的考研则更为广泛,除了跨市之外,很多考生选择跨省进行考试,这不仅考验了考生的学习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对未知环境的适应力。而跨学校则意味着考生将不再局限于原本科院校,而是寻找更符合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的其他院校进行深造。
跨专业的考生通常面临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新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跨专业的学习路径往往更加曲折,需要考生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力。跨地区的考生则需要应对交通、住宿以及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考研的难度。跨学校的选择则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方向,但也意味着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管理方式。
对于那些有志于在不同领域探索的考生而言,三跨考研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扩展,更是个人成长与挑战的体现。它要求考生具备更强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尽管三跨考研面临诸多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考生的坚韧与智慧,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跨双非考研啥意思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三跨双非考研啥意思的相关内容。
“三跨双非”是指考生在考研时,本科就读的学校、专业、毕业年限及所在学校均未通过特定的认证或资质审查。
“双非”通常指的是考生的本科院校不在211或985高校之列,且未获得“研究生招生全国定向公费计划”的资格。
“三跨”则涵盖了考生本科毕业年限、专业与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不一致,以及所在学校与研究生招生规定不符的情况。
尽管以“三跨双非”身份参加研究生考试面临较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成功。考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认真准备考试,通过努力和积累,同样能够顺利考入理想的研究生院校。
对于“三跨双非”考生而言,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考生需要关注考试大纲和招生简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同时注重与导师和学长学姐的交流,获取更多备考经验和资源。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术成绩,还能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
总之,“三跨双非”考生不应过分担忧和自我设限,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准备,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大学科目网以上就是大学科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跨考研什么意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
www.whdxky.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