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科目网小编整理了文科为什么不好选学校和专业?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惨文科专业,即没前景也没“钱”景,堪称“天坑之王”
文科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的困境,尤其以
汉语国际教育为代表。曾备受瞩目和青睐的
汉语国际教育,其就业前景却在近年来变得黯淡。中国国际
中文教育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71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曾被认为是“春天”。然而,麦可思的就业报告揭示了事实的另一面,汉语国际教育已连续两年登上本科生就业红牌榜。2022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毕业后的落实率仅81.5%,位列倒数第三名。招聘会上,文理科学生面对的现实也一目了然。在大多数高校的招聘会上,
人工智能、新能源、机械等专业受到追捧,通讯工程专业的学生认为“工作比较好找”,而
汉语言、语言文学的学生却在投出十几份简历后没有回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遇到的主要挑战是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便该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全国排名前列,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仍然不足8%,在过去的八年中,只有极少数能够顺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就业。
北京语言大学1987-2018年间毕业校友的专业对口率也只有24.4%,在一些名气稍逊的双非院校,就业对口率可能更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稳定在60%上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出路大多不理想。学了四年的毕业生,最终的就业选择仍然集中在
文秘、外语教师和编制等岗位。研究显示,不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话,汉教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管理类、文字类、外语教师和公务员等。这些职业并非没有替代性,关键在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横跨汉语言、外语和
教育学三个专业,但相比其他专业,学生在各领域都显得不够专精。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指出,2017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4411元,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众多专业中还不算垫底。然而,五年后的其他专业已靠资历逐渐上升,而中国语言文学类的专业收入涨幅仅为76%,位居倒数第一。起点低,终点也不高,这样的专业状况可以用“惨”来形容。

文科四大天坑专业是哪四个?大学比四大天坑专业还坑的专业名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属于生化环材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有四个专业被誉为新四大天坑,学生毕业比生化环材还难就业。而且国家近些年通过政策扶持等,老四大天坑专业进阶脱坑。
新四大天坑专业看起来还非常高大上,好像学了就能拥有无限光明的前途。咱们学生不要被迷惑了,未来要尽量避开。
大学科目网
01
法学
法学专业看似有大前途,有光明的未来,实际上这个专业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被这个专业所吸引,导致学的学生太多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数量急剧升高。
但是原本市场的岗位没有升高,这就导致原本大家都有座位坐的现象变成了强者坐弱者,弱者没座位的现象产生。学生只有选择法考才有大机会,但是我国法考的通过率仅15%。
02
哲学
这门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学生平常的任务很重,而且很乏味,很无聊。最主要的就业口子也是太窄,最好的就是去报社以及机关单位工作,但是很少有人能成功进入。
学习哲学的专业分两种,一种是自己非常喜欢主动报考的这个专业,另一种是被专业调剂到哲学专业的。哲学专业在本科实在没有优势,在研究生层次的话,还是要看学习层次如何。
03
历史
提到历史学专业,他的学生未来就业口子非常窄,要么成了历史老师,要么成了历史学家,要是本事强一点地成为考古学家。而且历史学和其他文科类专业不同,他甚至考公务员都没有专门的岗位,因此每年学习历史的学生很少。
虽然现在不少的省份新高考模式,历史是必选科目,但是不建议以此在大学里立足。因此选科有历史的学生,务必要注意其他学科的培养。
04
心理学
这门专业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晚,现在很多的先进思想和技能技巧都要向西方学习。这门专业的限制太大了,学生的学历得是研究生起步才能有好的发展,很多普通本科生毕业后都转业了。
而且心理学隐形的要求学生英语得好,因为研究生层次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如果外语不好自己想都不要去想。而且很多西方的典籍也是极具学习意义的,但大多是英文原版。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都有坑,每年还都有主动入坑的学生。就拿法学专业来讲,它的未来确实很好,但是前提是考过去法考,但实际上能考过的真心不多。再一个就是历史和哲学,就连考公务员的岗位都不多,咱们学生本科毕业优势真心不大。
文科为什么不好选学校和专业?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文科为什么不好选学校和专业?的相关内容。
为什么有那么学生选择文科,因为他们实在是理科学不明白。在文科专业中,有一个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变成了天坑专业,这一文科专业就是——小语种。
2022年在高考大省河南,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理科最低录取位次掉到了5万多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理科最低录取位次在河南更是掉到了7万多名。
四川大学的
日语、
法语、
俄语和
西班牙语,
重庆大学和
中山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
朝鲜语和
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专业录取位次也都下跌明显,小语种为啥成天坑,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的出现,下面我们来从不同点分析一下。
第一:学习压力大
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课余压力很大,期末考试有难度容易挂科。课业繁重,有些在大四还一周有8门课要上而且毕业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院校是要求有专业四级才能毕业的,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学习小语种之后,英语水平就会直线下降,因为当某一门语言作为我们的主修课程时,大部分时间学习的都是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而英语作为辅修课程只会有很少的时间去学习,而如果想要一边学好小语种,一边学好英语,课业的压力就会很大,没有好的毅力真的是很难坚持的。
还有有些人选择申请辅修语言专业是为了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英语仍然是全世界的主流语言,所以在把辅修语言作为谋生技能的同时,他们应该继续学习英语。这样,学习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就业难
并没有进入到光鲜的外企或外交部,据统计2022年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大多是分布在民运营或者客服岗位占比能达到13.4%,进入教培行业的占比能达到12.6%,从事销售岗位的占比11.9%,从事人事、行政、法务岗位的占比9.3%,还有一小部分是分布在咨询、
翻译和法律岗位或者从事市场公关广告、影视、传媒、采购、贸易和IT互联网技术等等不对口的工作。
所以呢大家纷纷跑路在985、211院校中有52%的小语种学生选择了读研,其中跨专业的比例更是高达了65.41%。985、211院校都如此更别提普通大学了。
第三:投入多,回报少
大多人的英语和母语者的差距也还是多少有一些的,更何况从零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想要迅速从零到精通还是需要很多努力的。所以别人的大学专业可能在读书、读论文、搞课题、参加竞赛、做案例、搞实验、搞项目;很快就给人一种你好专业,你做的事好高级,好像很快构建起了专业的壁垒。而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大一大二基本都在背课文、背单词、做习题、编对话、做pre
并且小语种专业同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很多很多的,因为
语言学习确实是需要很多练习的过程,而且大部分专业是站在高中的层面上继续向前推,向前研究在某个领域构建自己的思维。而小语种专业则是一种倒退的过程,一上大学就有一种回到幼儿园的水平从学说话开始,怎么自我介绍、怎么写日记、怎么介绍自己家乡、怎么学问路;和其他专业的思维深度会拉开很大的差距,会投入的时间比较多。
但毕业的时候感觉自己除了外语本身什么都不会。想要去辅修,自己的能力又不行,先要学好,学更多的知识很重要,但是保证本专业的GPA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加上学生工作、学校课程安排可能冲突等等,所以要面临很多取舍问题。
今天我从上面三点分析了小语种的转变,希望大家在选择小语种的同时也要慎重的考虑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上就是文科为什么不好选学校和专业?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大学科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
www.whdxky.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